2024年11月23日至24日,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在广西大学君武馆玉林厅成功举办。会议特邀湖南大学王耀南(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陈俊龙(欧洲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张卫东(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华南理工大学邓飞其(CAA会士)、华中科技大学关治洪、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团队韩斌(国家级青年人才)、湖南大学缪志强(国家优青)、郑州大学司纪凯、武汉大学陈志文、长沙理工大学樊绍胜、广西师范大学钟必能、广西科技大学戴喜生等专家分享经验,对自动化领域与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作大会报告,展示近年来最新的研究和应用成果。此次学术年会由广西、广东、湖北、湖南、河南、海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主办,广西自动化学会和广西大学联合承办。

图一 全体与会代表在广西大学合影留念
开幕式:共启智能控制新篇章

图二 广西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双丰教授致开幕词

图三 广西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双丰教授
11月23日上午9时,大会开幕式在广西大学君武馆玉林厅举行,广西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双丰教授致开幕词,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强调广西大学及重点实验室在智能控制、电力装备运维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期待通过学术交流推动区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开幕式后,全体参会代表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学术盛会的精彩瞬间。
聚焦前沿:十二场主题报告引领学术热潮
会议期间,来自中南六省(区)的12位顶尖学者围绕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无人系统、医疗自动化等热点领域作专题报告,展现了自动化技术的创新突破与应用前景:
王耀南院士(湖南大学)
以“面向智慧医疗的智能手术机器人技术及发展趋势”为题,分享了多模态医学影像协同导航、机器人手术平台研发等关键技术,为医疗装备智能化提供了新思路。
张卫东教授(海南大学)
探讨“海上航行与作业的波浪补偿技术”,分析了海洋工程中传感器稳向、船体减摇等挑战,展示了无人船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陈俊龙院士(华南理工大学)
在“智算模型与简约自训练引导的宽度学习”报告中,提出动态神经元增量算法,为人工智能模型的精简与高效训练提供理论支撑。
韩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围绕“跨域无人系统关键技术”,从机构设计、环境感知到协同控制,系统阐述了陆海空天多场景无人装备的创新实践。
邓飞其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针对离散测量与通信时延问题,提出动态事件触发控制策略,为线性随机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在资源受限场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关治洪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围绕“混杂智能系统中的类脑计算与控制”,探讨脉冲神经网络在抑郁症诊疗、无人系统协同控制中的应用,为极端环境下机器智能的自主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缪志强副教授(湖南大学)
针对复杂环境下的多机器人协同难题,提出分布式规划与动态控制新方法,推动工业巡检、灾害救援等场景的智能化升级,相关成果获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司纪凯教授(郑州大学)
展示“直驱并联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成果,通过无减速机设计大幅提升系统精度与动态性能,助力高端制造领域的技术革新。
钟必能教授(广西师范大学)
结合图像增强与目标跟踪技术,提出运动目标检测与重识别算法,为智能安防、交通监控等领域的实时数据处理提供高效工具。
樊绍胜教授(长沙理工大学)
重点解析“带电作业机器人”在输变电场景中的应用,攻克电磁兼容、在线取能等技术瓶颈,保障电网安全运维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
戴喜生教授(广西科技大学)
针对分布参数系统控制问题,提出事件触发采样迭代学习算法,为高维动态系统的精确跟踪与稳定性研究开辟新路径。
互动交流:共绘技术发展蓝图
会议期间设置专题研讨与成果展示区,实验室成员与参会专家就“电力装备智能运维”“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等课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展出实验室在智能巡检机器人、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等领域的最新成果,获得广泛关注。
闭幕展望:携手推动区域创新

广西电力装备智能控制与运维重点实验室主任双丰为讲座嘉宾颁发证书
11月24日中午,会议圆满闭幕。广西电力装备智能控制与运维重点实验室主任在总结中表示,本次年会为中南地区自动化领域学者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实验室未来将持续深化与高校、企业的合作,推动智能控制技术在电力装备运维、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转化,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科技动能。